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政动态

滕州市民政局改革完善社会救助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滕州市民政局 来自: 时间:2020-09-24

社会救助是扶危济困、救急救难的兜底性制度安排,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内容,关系困难群众衣食冷暖,体现着一个社会的爱心和温度。今年以来,滕州市民政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工作要求,不断改革完善社会救助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基本民生保障中的兜底保障作用,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温暖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触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滕州市民政局通过一项项民生暖政、一条条民生举措,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身边,将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兜底保障网织得更密、编得更牢。

一是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体系。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先后制定完善社会救助相关意见、通知、方案、明白纸、流程图等20多项,全面构建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特困人员救助等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以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法律和康复救助等专项救助为支撑,以受灾人员救助、临时救助等急难救助为辅助,以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完善社会救助办法,加强社会救助制度有效衔接,实现困难群体全覆盖、救助项目法定化、施救标准科学化、操作程序规范化、监督管理民主化、工作手段现代化、服务方式社会化。

二是健全社会救助组织运行体系。加强滕州市本级、镇(街)级、村(社区)级三级社会救助组织建设,具体承担社会救助工作运行和服务管理工作。滕州市本级,整合现有机构职能和工作力量,设立滕州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承担与各救助职能部门的工作对接、政策衔接,接受社会救助政策咨询、申请受理,实施社会救助分办转办、跟踪反馈以及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工作;加强对镇(街)社会救助工作指导和服务管理。镇(街)级,设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服务窗口,负责各类社会救助事项的申请受理、入户调查、审核确认以及日常监管等工作;村(社区)级,设立社会救助工作站,配备协理员,发挥现有网格员和城市社区工作者力量,负责社会救助政策宣传、业务咨询、公开公示、信息统计及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救助申请帮办代办,协助做好调查评议等工作。

三是建全社会救助平台体系。利用现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技术,整合信息资源,优化申请、审核、审批程序,依托滕州市社会治理中心平台和“12349”社会救助热线,建立滕州市社会救助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教育、公安、财政、人社、自然资源、住建、交通、农业农村、卫健、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和有关金融管理机构,及时提供核对信息,为准确判断申请人困难类型、困难程度提供依据,既让群众少跑腿,又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救助精准率。升工作效率重点,建立“四大

滕州市人口基数大,困难群体相对庞大。目前滕州市低保13513户25135人,特困人员6795人,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9041人、护理补贴21998人,散居孤儿222名、困境儿童167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52名。为全面落实民生政策,提升群众满意度,滕州市民政局从改革工作机制入手,确保工作实效。

一是建立“一门受理”机制。滕州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实行“中心+平台”运行模式,积极推行社会救助事项“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提高审批服务效率。21个镇(街)均在便民服务中心等大厅设立“社会救助”窗口,根据申请人困难情况、致贫原因,统筹考虑家庭人口结构、健康状况、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刚性支出等因素,综合评估救助需求,提出综合意见,按职责分工和程序办理,让“群众来回跑”变为“部门协同办”,真正做到让困难群众求助只进一个门、办好所有事。推动社会救助服务向移动端延伸,实现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

二是实行“一证申请”机制。借助大数据平台,打通政府部门内部数据壁垒,实现民政、公安、医保、残联、教体等多部门信息的互联共享和数据归集。求助申请人只需提供身份证,系统后台将根据身份证自动关联,读取求助人员家庭成员信息、经济状况、医保状况等数据,进行智能研判,高效分析,推动社会救助申请线上线下联动办理。今年以来,通过信息共享机制落实救助对象771人,审核审批时限大幅缩短。

三是实现“一键核对”机制。按照“一户一档”、“一户一册”要求,建立救助对象“两库、两清单”,即:社会救助对象基础信息库和救助援助项目库,救助政策关爱清单与困难家庭救助服务清单。根据社会救助信息核对需求,各救助职能部门主动与省市业务部门信息平台对接,将本部门基础数据全部纳入数据库,分口分级录入,平台统一管理。滕州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通过“一键核对”功能,将申请信息与预先设定的社会救助标准进行智能比对、匹配,实现精准识别救助对象、精准使用救助资金。

四是落实“一体联动”机制。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住房救助、临时救助等各项救助项目的上下联动机制,形成“查询—导入—登记—派单—反馈”社会救助工作链条,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关联事项“联动办理”,变“一事一流程”为“多事一流程”,实现“一门受理”至“一体联动”办理长效机制,有效解决基层群众办事“头绪多、跑腿多、手续多”的问题。同时把民政局承担的低保、特困、残疾人两项补贴、经济困难老人补贴、孤困儿童补贴及临时救助等的审批权全部下放到镇(街),审批时限由20天缩短至12天。审批权下放以来,21个镇(街)共受理申请并审批事项1400余项,惠及1800余人,审批救助金近80万元,得到基层干部和群众一致认可和赞同。围绕

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针”。滕州市民政局坚持改革创新,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认真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

一是引导专业社会力量救助。滕州市政府出台关于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引入专业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助工作,推进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类救助+服务类救助”模式转变,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心理疏导、精神慰藉、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满足困难家庭多元化的救助需求。目前全市成立专业社工服务机构13个。 

二是强化组织结对关心关爱。组织开展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层党组织与困难家庭结对活动,为困难家庭送去党和政府关爱。引导社会组织在政府解决共性和普遍问题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差异化、针对性强的救助服务,扩大社会救助服务供给,实现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和无缝对接。目前民政、妇联等60多个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经常性的结对帮扶活动。

三是促进救助领域志愿服务。有针对性地为困难家庭提供生产、生活、教育、康复、情感等需求服务,积极发挥志愿服务在汇聚社会资源、帮扶困难群众、保护弱势群体、传递社会关爱等方面作用。滕州市实名认证志愿者25.96万人,开展活动比例逐年提高。障,压实“四个责任”

滕州市民政局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民政事业的根本目的,提高政治站位,完善工作举措,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一是压实领导责任。成立滕州市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各救助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滕州市民政局,负责统筹推动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精准高效落地,研究解决社会救助制度和资源统筹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深化社会救助体制机制改革。

二是压实落实责任。创新发展急难社会救助,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升基层救助服务能力。滕州市民政局充分发挥牵头作用,教体、财政、人社、司法、住建、卫健、残联等凡具有社会救助职能部门全面落实主体责任,镇(街)认真履行属地职责,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努力实现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

三是压实宣传责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解读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就业创业、教育保障等社会救助体系的政策内容及申请流程,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大力宣传社会救助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和救助案例、帮扶实事项目,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困难家庭的良好氛围。

四是压实评估责任。建立健全公开透明、定期检查、专项审计、群众评议、年终评估、全程监督的考核评估机制,建立完善考核办法,明确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及奖惩制度,对镇(街)和相关部门开展督查考核,确保了各项社会救助政策落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