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社会救助信息

枣庄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

作者:救灾和社会救助科 来自: 时间:2016-01-01

枣庄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


 第一条 为公平、公正、有效实施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制度,规范本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申请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保障等社会救助的本市居民及其家庭经济状况开展的调查、核对活动适用于本办法。

   已享受本市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项目的家庭,固定期或不定期接受家庭经济状况复审,需要进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时,适用本办法。

  接受经济状况调查核实的居民个人或家庭,统称为核对对象。

  第三条 核对工作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依委托核对的原则;

  (二)依法、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

  (三)保密原则。

  第四条 市民政局是本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的主管部门。市、区(市)民政部门(以下统称核对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的管理工作。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居(村)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核对对象经济状况的调查、复核工作。

   发改、公安、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工商、金融、税务、住房公积金等部门按各自职能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五条  全市各级政府应将核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配备必要的核对工作人员,落实相关工作经费,保障核对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六条  民政、教育、卫生、住房保障等部门对本市居民个人或者家庭提出的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医疗救助、教育资助、住房保障等社会救助申请,其审核需要以申请人的经济状况作为参考的,可委托市及区(市)核对机构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核对。

委托部门按照要求,向核对机构提交核对委托书,同时提交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授权书。

核对机构通过政府各部门信息数据核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结果通过书面报告形式反馈委托部门,核对结果作为政府相关部门做出审批决定的重要依据。

第七条 核对的内容包括核对对象的可支配收入、财产。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财产包括实物财产、货币财产等。

  可支配收入和财产的具体内容,由市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第八条 核对机构可通过调取政府相关部门信息以及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等方式,核对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经济状况信息。核对机构组织入户调查、邻里走访、外调等核对工作时,应不少于2名工作人员,并出示相关证件。

(一)信息核对。市、区(市)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机构,对核对对象的户籍、车辆、住房、社会保险、养老金、存款、证券、个体经营、住房公积金等收入和财产信息进行核对,并根据信息核对情况,对核对对象家庭经济状况声明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出意见。

  (二)入户调查。调查人员到核对对象家中了解其家庭收入、财产情况和吃、穿、住、用等实际生活状况;根据申请人声明的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了解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入户调查结束后,调查人员应当填写家庭经济状况核查表,并由调查人员和核对对象(被调查人)分别签字。

  (三)邻里访问。调查人员到核对对象所在村(居)委员会和社区,走访了解其家庭收入、财产和实际生活状况。

 (四)信函索证。调查人员以信函方式向相关单位和部门索取有关证明材料。

  第九条 除本办法第七条确定的核对内容外,核对对象的支出与其提供的收入状况明显不符的,核对机构可以对其相应支出情况进行调查。

第十条政府相关部门和有关单位应向核对机构提供核对对象的相关信息:

  (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提供就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领取社会养老金等信息;

  (二)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负责提供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使用等信息;

  (三)工商管理部门负责提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注册登记信息;

  (四)税务部门负责提供个人、个体工商户的纳税信息;

  (五)房管部门负责提供房地产登记、房产交易和房屋出租等信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提供购买房改房、享受住房保障等信息;

(六)公安部门负责提供车辆拥有情况;户籍人口登记、注销等基本信息;

(七)民政部门负责提供享受社会救助、优待抚恤的信息;提供家庭成员婚姻登记状况,家庭成员殡葬基本信息;提供个人社会团体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基金会登记情况及有关就业信息。

(八)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应当根据核对对象的书面授权,依法向核对机构提供与核对对象相关的存款、基金购买、有价证券、商业保险等信息。

(九)根据核对工作的发展,经市政府批准,各部门应根据需要提供其他信息。

第十一条 核对机构应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管理平台,使各部门之间达到资源共享。

信息数据交换模式可根据各部门数据信息管理的要求,采取直接联通或间接联通的模式。采取直接联通数据接口形式的,数据实时比对;采取间接联通形式的,应明确部门之间数据交换、反馈的时限和方式等事项。

第十二条  核对机构应当建立调查、核实的工作规范和责任制度,确保核对工作及时、准确、公正。建立严格统一的数据信息管理制度、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第十三条 核对对象应积极配合核对机构依法开展调查工作,如实提供个人和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信息,不得虚报或瞒报。

第十四条 核对对象不如实提供相关情况、隐瞒收入和财产骗取社会救助的,由社会救助审批机关按照相关政策规定作出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村(居)民委员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不如实提供核对对象家庭及家庭成员的有关情况,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由市或(区)市民政部门提交其上级主管或者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处理。其中相关责任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核对对象对核对报告提出异议,政府相关部门可向市核对机构提出复核申请。

  第十七条 核对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对在核对过程中获得的信息予以保密,不得向与核对工作无关的组织或者个人泄露,不得将信息用于与核对工作无关的用途。

  第十八条 核对机构的工作人员、核对复核人员等所有接触核对信息的人员,非法向他人提供核对对象信息、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市民政局根据本办法和其他相关规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